來到金門的第2天,
太武山位於金門島中央,海拔高度僅有253公尺,但是金門最高峰,
登太武山有四條路線,分別是前山、後山、蔡厝古道和斗門古道,
大多數的人都從平坦好走的前山玉章路口登山,而斗門和蔡厝古道坡度較為陡峭,
我們當然是走.......玉章路囉!
沿途會經過著名地標——毋忘在莒、倒影塔、延平郡王觀兵弈棋處
毋忘在莒由先總統蔣公親頒題字,
用這四個字來激勵戰地軍民、期勉效法戰國時代齊國田單以寡敵眾的精神,
臨崖而立的石刻,高有數十丈,為金門最著名的地標之一。
倒影塔坐落於「延平郡王弈棋處」後方石寶頂,
塔七級,八角型,高5.76公尺,塔制是葫蘆型,
是明初周德興在金門建三塔(茅山塔、文台古塔、倒影塔)之一,塔頂刻有「文峰聳秀」四字,
「倒影」之名由來,傳說是由於山高塔長,夕陽常把塔影拉得長長的,倒映於海面上,
吸引著海裡魚群結隊環遊於塔影中,
清朝文人林樹梅所寫「塔影壓滄波,反射照巖樹, 顛倒非神通, 理為靜者悟」,
最能描寫太武山頂「倒影塔」的感覺。
這裡還有一處觀景平台,可以俯瞰金門。
延平郡王觀兵弈棋處爲明末鄭成功與幕僚們戰時觀兵運籌、閒來弈棋遣興的地方,
該處有一天然岩洞,洞內原有刻上棋盤的古桌椅。
蛋狗不是熱狗蛋,是蔥油餅加蛋+一根大熱狗,
單純簡單又不失風味,這家隱藏在小巷中,讓人回味無窮
莒光樓建於西元1952年,是為了表彰在古寧頭戰役中的國軍官兵而建,
也傳達「固若金湯,雄鎮海門」的戰地精神,
成為金門征戰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地標,天氣好還能眺望廈門。
翟山坑道是八二三砲戰期間動員無數人力、耗費五年時間,才辛苦鑿出,
這條坑道能夠容納42艘水道小艇進出、迴轉的極大的工程,
被譽為「地下金門」傑作之一,
裡面藉由燈光反射出不一樣的顏色,雖然四周石壁環繞,卻偶爾微風輕撫。
百匹的古崗小馬在翟山坑道斜對面又一處寬廣的空地,放養著許多的彩繪小馬,歡迎拍照。
建功嶼位於金城南門的浯江溪口,面積約500平方公尺,
又名董嶼、珠嶼、鰲嶼,是金門本島與烈嶼之間海面的衛哨,
一嶼堅守如砥柱中流,「建功砥柱」因此得名,
潮退時,除了可以看見潮間帶豐富的生物外,還能走過原本在海中的石板道登上建功嶼,
因此又被稱作金門版的摩西分海,
島上豎立的鄭成功石像望著故鄉福建南安,與石板道兩側高大的「牡蠣人」裝置藝術,
但是島上風光只憑想像,因為行程趕不上潮汐變化,
真正踏上摩西分海之路是到了澎湖~(可以期待一下奎壁山摩西分海)
旁邊的金門延平郡王祠,是一座仿古宮殿建築,
明末清初,延平郡王鄭成功將金門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,
此地視野遼闊,為當年鄭成功海上觀兵之處。
祠前以牌坊為門,題字「忠肝義膽」,
廣場左右兩側則建有「浩然」、「正氣」兩涼亭,提供旅客休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