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來這附近辦事情,突然想到附近有個日式建築,辦完事情就順道來看看,
台中刑務所演武場原為臺中監獄署,於1897年更名為台中監獄,1924年監獄官制改正而改為台中刑務所。
而演武場興建於日治時期昭和12年(西元1937年),為司獄官、警察的武道練習場,
演武場建築群包括演武場主體建築及東側附屬建築,主體建築依對稱型式建造,
中央後側設有神龕,面對神龕左側為柔道場、右側為劍道場,演武場內僅單側設有座席,
與同時期類似建築武德殿相較,屬較小之武道設施,
建築形式屬日治時期典型演武場,座基抬高,立面仿木結構及壁柱飾樣,屋頂入母式屋頂建造,有大型鬼瓦及博風板裝飾。
民國93 年由台中市政府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物,民國95年11月一場大火讓演武場嚴重損毀,
直到99 年才照原樣修復完成,開放參觀;
100年「財團法人道禾教育基金會」正式獲得「歷史建築台中刑務所演武場」經營管理權,
期許以孔子「六藝之教——禮樂射御書數」
重新演繹成「新六藝文化——禮(茶道)、樂(古琴)、射(弓道)、御(劍道)、書(書法、水墨)、數(圍棋、紙藝)」,
因此命名為「道禾六藝文化館」。http://www.sixarts.org.tw/歷史及空間簡介
這邊現在也延伸成文創聚集地,能走過歷史的痕跡,亦能逛文創市集,
走到演武場後方完全進入不同空間似的,可以坐下來喝杯咖啡,
在這種被日式建築包圍環境讓人有種身在日本古都的感覺,十分放鬆。
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台中刑務所演武場的主體建築——惟和館,
惟和二字出自《尚書.大禹謨》:「正德、利用、厚生,惟和。」,
以和其氣,明其德,正門頂部鑲有「武」字鬼瓦,格局方正,基座挑高,看起來正氣凜然,作為劍道、柔道使用的空間。
心行館原本為俱樂部,「心行」出自《華嚴經.覺林菩薩偈》:「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」,
指心為萬有之本體,唯一之真實,透過茶、棋、琴等藝文活動,尋找內心,
傳習館原本為宿舍,因爲忠、信、傳習為立身修德之本,曾子日省以檢視所學,
所以這邊有各式藝文展覽來傳習,在後方有射箭場,可以體驗六藝中的「射」。
大樹劇場是在傳習館前的戶外廣場,日明治28年(1895) 老榕樹就在林森路旁扎根,
雖然在民國95年(2006)被大火燒掉,但根卻留了下來,繼續生長,
民國99年在政府與台中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,老榕樹繼續茁壯,看著大家慢慢長大。
【禮‧茶道】茶呈現出新時代獨特的人文生活。
透過茶道與生活中各式文化(如花藝、音樂、書畫、講座、茶食等)活動的交融,並依據大自然節令運行,
依時吐納去感受同心、感心,回到人應有的呼吸節奏,以茶會形式實踐節氣內涵,從樸拙厚實回到平常。
【樂‧古琴】琴者,情也。
”巍巍乎高山,洋洋兮流水”,從流傳兩千多年伯牙子期〈高山流水〉、到司馬相如〈鳳求凰〉表達對卓文君的情感世界,
古往今來人們以琴會友,譜出無數動人美麗的故事均在裊裊琴聲中迴盪著。
【射‧弓道】「射」禮是中國傳統「六藝」中重要的一項技能,是運動、也是禮儀及修心的結合。
透過原始弓(桂竹、自然纖維、手作)的選材,手創過程經歷力學與美學,
在「射」當中學習「沉住氣」的自制、平衡、放鬆與守護心念起伏的功夫。
【御‧劍道】藉由劍道中禮節的要求來消除暴戾之氣、培養出堂堂正正之人格,鍛鍊其體魄養成堅忍不拔的性格,
面對各種突發狀況能冷靜判斷進而能適當的處理,事物的專注力加強有效提昇競爭力。
正所謂交劍知愛,培養出開朗樂觀的性格、責任感及榮譽心。
【書‧書道】書法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,是中國最璀璨豐美的文化資產之一。
藉著篆、隸、楷、行、草各種體書的變化,中國文字在書法藝術中展現活潑多姿的型態之美;
而歷代名家更以其手中毫筆,留下了豪壯、婉麗等風格殊異的筆情墨韻。
【書‧水墨】水墨,是中國繪畫的國畫,也是東方美學的代表。以筆墨線條繪出情感,在水墨之間聽見水在紙上呼吸。
【書‧篆刻】篆刻是鐫刻印章的通稱。因印章字體大都採用篆書,先書寫後再徒手鐫刻,故稱「篆刻」。
是書法藝術通過刀刻以後的再現,是書法、章法、刀法三者綜合的藝術,深具創作性,所以「篆刻」也可以定義為一種藝術性的印章。
【數‧圍棋】在六藝中,圍棋是唯一需要兩人才能完成的藝術。
他不僅具有其他藝術門類的許多共性,諸如抒發意境、陶冶情操、修身養性、生慧增智等等,
而且還與天象易理、兵法策略、治國安邦等相關聯,是古代君主必修的課程。
【數‧紙藝】在摺紙的視界中,運用數學的原理及根號的延伸,以過去、現代、未來三種領域的宇宙觀,
融入作品精神、視覺與意境,將哲學、科學、佛學以及物理學的思想重新詮釋於生活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