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不覺就到了5月賞荷的時候,
其實去年就想到趙家古厝看看荷花,但是想到時花都謝了,今年趁還記得時直接衝了,
往古厝的路上有一個分岔路,正好看見右手邊就有一片荷花池,先衝這邊拍一波,
看其來算是一半開一半含苞待放,還有一些已經剩蓮蓬了~
不過也夠讓我在太陽底下拍很久~
接著往另一邊的趙家古厝過去,
欸!花呢?古厝前的花勒?前面的池子一片乾涸,不知道是不是我晚到了~
古厝大門半開,我也不清楚到底能不能進去就走在池子邊看看而已,
位於清水區的趙家古厝「天水堂」,建築年代從1890年左右至今有一百多年歷史,
古厝為兩進六護龍,四周竹圍密佈,搭配前方的一池粉色荷花,古色古香的風景值得一訪,
後靠鰲峰山,間有水路環繞,是一座保持相當完整的三合院。
回到清水市區,來到上次一直在外圍繞,不知道從哪裡進去的清水公學校日式宿舍群,
這次終於知道要從清水國小大門進去,
日治時期明治30年(西元1897年),日本人為使臺灣人學習本國語(日語),
於清水舊文昌祠舊址(今電力公司清水服務所)設立「臺中國語傳習所牛罵頭分教場」,為清水國小最初之創立,
*(清水昔稱「牛罵頭」,此稱呼源自平埔族)
明治31年(西元1898年)獨立為「牛罵頭公學校」,大正10年(西元1921年)則改名為「清水第一公學校」,大正15年(西元1926年)設置高等科,
昭和5年(西元1930年)因學生增加而教室空間不足,昭和10年(西元1935年)遷校至現址,昭和16年(西元1941年)又改名為「清水南國民學校」,
民國34年(西元1945年)更名為「清水國民學校」,民國57年(西元1968年)改名為「清水國民小學」至今,目前校地面積共有40848平方公尺,
根據調查研究報告,昭和10年(西元1935年)、昭和14年(西元1939年)及昭和19年(西元1944年)分別編有預算執行「木造宿舍一棟二戶,三十坪」,
宿舍之等級,校長宿舍屬於「高等官舍第四種」,估計坪數約32.3坪。
清水國小宿舍興建於昭和9年(西元1934年)以後,教室宿舍的建築形式係屬於「和洋折衷式」宿舍,
為日治中、晚期日人「中流住宅」主要住宅型態,
其在與外賓往來接觸密切的部分空間〈接待賓客之空間〉則採用西式空間與建築造型,
戰後原清水公學校宿舍〈老師宿舍〉曾作為教師宿舍使用。
清水國小跟我小學讀的鎮西國小一樣都是以前日治時期的公學校,都擁有百年歷史,
只不過鎮西國小沒有留下日式建築,很多就建築都因安全問題翻新了,僅留下大禮堂,
從宿舍群開始逛起,用紅磚圍起來,外面都以日式庭園為主,有幾棟是在說有關這邊的歷史,
這邊有種來到日本的錯覺,可以在這邊坐下來休息~
直接走到旁邊的U型日式建築,
筆直的走廊充滿復古的感覺,牆上還有一些與學校建築歷史相關的介紹,
走廊的柱子都是手工砌成,下粗上細,每根的六角底座高度都不一樣,遠遠看過去卻整齊劃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