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玫瑰花後接著到旁邊林安泰古厝參觀,
這邊是免費參觀唷~但是進去前要配合防疫政策量體溫、戴口罩~
歷史回溯https://linantai.taipei/cp.aspx?n=84AD6C3DE6FF4C71
清乾隆19年(西元1754年)祖籍福建安溪的林欽明(林堯公)率家人東渡來臺,
其四子林志能(林回公)因善於經商,在艋舺開設「榮泰行」,
在累積財富後,於現今臺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41號蓋大厝,
大厝的正身完工於清乾隆48年至50年(西元1783-1785年),
清道光2至3年(西元1822-1823年)其餘左右護龍等也陸續完工。
林回公為紀念家鄉,遂取福建泉州安溪的「安」和榮泰行的「泰」,將宅第定名為「安泰厝」,
是臺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。
林安泰古厝,座落「南蛇環北斗穴,蛇頭向七星」吉地,採「坐東北朝西南」之建築方位,
距今約200多年,是一棟非常精緻的二進五間起四合院古宅,
民國67年因未被列入古蹟且正好位於敦化南路拓寬用地的範圍內,遭到拆除的命運,
後在專家學者的建議和奔走下成立遷建計畫,方得以移至現址而保存下來。
民國89年5月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規劃為「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」,對外開放參觀,
民國98年配合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活動成為展館並擴建庭園,
民國100年繼續以「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」開放民眾參觀,為本市重要觀光景點。
林安泰古厝道法自然1986年自四維路拆遷重組于濱江公園,即脫離原有的地理風水環境,
昔日古厝分金線正前方原以蟾蜍山巒頭作為『風水案山』,是完整的傳統民居風水地景,
前有案山,左右有青龍、白虎護砂圍蔽,半月水池前為平坦的藏風聚氣「明堂」,
今日閩式庭園為再現古厝的風水地景,於正前方形塑象徵案山巒頭的假山「顧渚茗山」,
明堂左右以微凸草坡包被中央明堂腹地,以之重現彌補古厝的風水地景象徵。
古厝外顯閩南建築形式,庭院周圍園林講究自然而然,雲水自在之造景理念,
蜿蜒曲折間,或見山水應和;飛石築道, 或見怪石嶙峋,野景成趣,
兼具養心、賞玩、遊憩、文化、教育的功能。
入口的假山可以居高臨下,抬頭看飛機從頭頂飛過,眺望園區,
能在這邊的涼亭稍作休息欣賞古厝之美,穿梭在廊道觀賞奇石綠景,
這邊也有舉辦抓周的活動,現在有很多古厝都會舉辦,像是霧峰林家也有這個活動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