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回台中的時間還有2個小時左右,而且台北陰雨綿綿,所以到車站旁邊的博物館參觀,
國立臺灣博物館座落在舊城門——承恩門的斜對面,
曾是日本時代的鐵道部、戰後台鐵總局本部,是國定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,
內部有鐵道部廳舍、食堂、八角樓、電源室、工務室、戰時指揮中心,以及市定古蹟——清代機器局遺構,
於今年開放參觀。
首先是博物館門面的廳舍,由森山松之助設計,1918年開工、1920年落成,長期為鐵路核心官員辦公用,
一樓為紅磚建造,二樓為木構造,為求穩固,兩種不同構造介面採用上下交錯的方式建造。
主要分為三個展示區:
一樓的第一展示區從台灣歷史開始講起,漸漸縮小至鐵道史,及過去到現在的車票印刷,
因為現在火車站都慢慢翻新,大多有安全考量,畢竟舊車站風吹雨淋那麼長時間,年久失修漸漸產生危險,
所以模擬過去的火車站站內及辦公環境讓大家回味,也讓小朋友看看過去的車站的風光。
二樓的第二展區展示鐵道相關建設的模型及體驗,如車庫、隧道、橋樑、車型等,
正是苗栗三義的龍騰斷橋
過去阿里山小火車就是以這種方式運送木材
雲林的西螺大橋就是鐵公路並用橋,不過現在已經不是鐵路了
彰化的ㄕㄢˋㄒㄧㄥˊㄔㄜˉㄎㄨ
動態展示廳展示1910年代到1980年代的台北車站周邊,
火車會在13點30分開始啟動,記得準時買票上車唷~
第三展區展示歷屆鐵路號誌的變化,『異論現代』特展區展示台灣民主運動歷史。
賣店、多功能教室原來是食堂,1933年落成,為二層樓和洋混合的木造建築,一樓室內為中心鑄鐵柱支撐樓板為特色,
興建之初沒有跟其他廳舍相連,因空間不足而利用兩者間的畸零地再建辦公室,
形成廳舍最南側山牆應為戶外日式雨淋板,卻成為室內隔間牆,目前一樓為賣店,二樓為推廣教育中心。
八角樓是男廁,1919年落成,由森山松之助設計,
磚造混合鋼筋混凝土構造的一層建物,
平面為八角形,屋面鋪石板瓦,室內中央有空心的鋼筋水泥八角柱,柱頂伸出八支放射狀的梁,猶如把傘。
餐廳2原為電源室,始建時間在1925年前,供應鐵道部電報、電話、電器計時等弱電系統的機房,
屋頂設有兩處凸出的木造太子樓,為了排出設備運作時的熱氣,現在作為餐廳使用。
古蹟修復展示工坊、兒童展示區原本是工務室,1934年後興建,全長44公尺,戰後長期由運務單位使用。
古蹟修復展示工坊、兒童展示區旁邊有個防空洞,建於1943年太平洋戰爭時期,是戰時指揮中心,
為了因應美軍空襲的避難設施,將原本鐘形外觀增建外圈結構,形成特殊的尖錐形,並設置通風管連接地下室,
在賣店、多功能教室前面的東側圍牆及石板路為清代機器局遺構,機器局成立於1885年,
是一座清代官方製造彈藥及修理槍械的現代化工廠,為台灣現代化的重要起始地,
現存的東側圍牆是當時分隔機器局內外用,石板路在機器局外側,與圍牆平行,
是清代末期都市道路建設重要的見證。
國立臺灣博物館官網:https://www.ntm.gov.tw/submenu_373.html